在穿越小说泛滥的当下,《互联网创业?不,我先造电池》宛如一股泥石流,以“不按套路出牌”的剧情杀出重围。主角马宇腾,一个带着地球记忆的码农,本想在平行世界复制“马某腾”的传奇,却因父亲的一场病,被迫从“互联网大亨”的云端跌落,一头扎进电池厂的泥潭——这剧情,比“老板突然让我接手家族企业”的短视频还魔幻!
马宇腾的人设,堪称“反内卷斗士”。前世是996的社畜,穿越后本想躺平当大佬,结果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。面对父亲“工厂千人饭碗”的道德绑架,他的反抗堪称“打工人嘴替”:“互联网是未来趋势,我……”话没说完就被母亲“你爸要是出事你忍心吗”的灵魂拷问噎了回去。这种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骨感得能敲核桃”的冲突,让读者瞬间共情——谁没被生活按头吃过屎呢?
但马宇腾的“惨”里藏着爽点。他带着穿越者的外挂: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变态级心算能力。查账时,别人翻账本像看天书,他扫一眼就能在脑中生成动态数据模型,利润率从30%暴跌到10%的曲线,比股市K线还刺激。更绝的是,他直接揪出副厂长王德发的“暗箱操作”——低价合同签得比直播间“9块9包邮”还狠,亏得工厂连设备折旧都扛不住。这一波操作,堪称“商业版福尔摩斯”,让读者直呼“过瘾”!
小说的背景设定也很有意思。1998年的鹏城,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,但下岗潮的阴影笼罩,千人工厂的存亡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命运。马宇腾的抉择,不仅是个人理想的妥协,更是对“责任”二字的重新定义。他被迫从“造梦者”变成“救火队长”,这种身份的撕裂感,比“总裁文里突然要继承千亿家产”更有现实厚度。
更妙的是,作者把“互联网”和“制造业”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,硬是拧成了一股麻花。马宇腾的编程技术,在电池厂里成了“降维打击”的武器——他能用代码优化生产线,用数据模型预测市场,甚至可能用“互联网思维”改造传统制造业。这种“跨界打怪”的设定,比“用魔法打败魔法”还带感,让人忍不住猜想:他会不会把电池厂做成“新能源界的腾讯”?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一个悬念:王德发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利益链?那些低价合同,是单纯的贪腐,还是竞争对手的阴谋?马宇腾虽然查出了账目问题,但能否真正掌控工厂?他的互联网帝国梦,是彻底破灭,还是会在电池厂的土壤里开出新花?这些问题,像猫爪子一样挠着读者的心,让人迫不及待想往下看。
《互联网创业?不,我先造电池》用幽默的笔触,把一个“被迫继承家业”的老套故事,讲出了新意。它既讽刺了职场潜规则,又致敬了创业者的热血,更在笑声里藏着对时代变迁的思考。如果你看腻了“龙王归来”“战神隐居”的套路,不妨试试这本“码农变厂长”的跨界喜剧——说不定,你会在马宇腾的身上,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那么问题来了:你觉得马宇腾最终会放弃互联网梦想,专心搞电池吗?还是能找到两者结合的“第三条路”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脑洞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