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小说
精彩书评

《由矿山编辑部引出的故事》:三线建设中的文学星火

在流量为王、短视频横行的今天,还能看到有人用手刻油印的方式坚持文学理想,简直比发现恐龙化石还稀罕!艾浩喆的《由矿山编辑部引出的故事》就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群“文学恐龙”——在横断山脉深处的十里坪煤矿,一群被煤炭染黑双手的矿工,硬是用笔尖在黑暗中凿出了一道文化星光。

当“躺平”“摆烂”成为网络热词时,书中主角向文却在井下与文字较劲。这个从重庆煤炭工业学校毕业的四川汉子,白天扛着测量仪在矿井里穿梭,晚上就着矿灯在笔记本上刻写诗句。被同事嘲笑“不务正业”?被领导调岗打压?这些挫折在他眼里不过是文学路上的“瓦斯泄漏”——处理好了就是动力源!特别是他妻子郑美娟放弃高考机会全力支持他追梦的情节,简直比任何爱情偶像剧都戳心,这才是真正的“双向奔赴”啊!

书中最绝的是把三线建设的宏大叙事,落在了油印机的“滋滋”声里。当向文带着洪达平、雷红蕊这些“非典型矿工”在办公室熬夜刻版时,窗外的广播正播放着《大海航行靠舵手》,这种时代音效的混搭,比任何BGM都带感。他们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,办出了让整个矿务局都点赞的《星光》杂志,这操作让现在动辄百万投资的自媒体情何以堪?

别以为这是部苦情励志剧,作者艾浩喆的幽默细胞堪比矿井里的瓦斯含量。写到矿工们为看一场朝鲜电影冒雨走十公里,愣是给安排成了“矿区粉丝见面会”;描写老矿工翁强生写稿时,说他“每个字都带着煤灰味”,这比喻绝了!更妙的是把文学创作比作“在煤堆里找钻石”,既符合矿区特色,又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。

当#三线建设遗址打卡#成为网红新宠时,这本书却告诉我们: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修缮一新的博物馆,而在向文们沾满煤灰的笔记本里。看着书中那些因文学而改变命运的矿工,不禁让人想问:在这个算法推荐主导内容的时代,我们是否也需要一场“新三线建设”——在信息的荒原上,重建精神的堡垒?

合上书页,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油印机的声响。向文们的故事虽然定格在20世纪末,但他们用文学对抗庸常的姿态,不正是对抗“信息茧房”的最好示范吗?当你在刷短视频笑出腹肌时,可曾想过,也许该给自己的精神世界也“通通风”了?

直达链接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