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小说
精彩书评

《以心为药》:基层警花的心灵救赎与职场突围

当“内卷”成为职场常态,连基层派出所都成了“压力锅”——鎏琏新作《以心为药》一开篇,就用海城市朝阳派出所的“茶垢保温杯”与“隔夜泡面味”,精准戳中了当代打工人的集体痛点。但比这更扎心的,是女警沈惊蛰的“职场崩塌”:曾经特警支队的“沈铁人”,如今面对轻生者竟因PTSD失控干呕,被所长怒斥“给所里丢脸”。这哪是警察故事?分明是当代职场人“心理过载”的极端写照!

沈惊蛰的“病”,比“社恐”“躺平”更凶猛——她患的是“创伤后应激障碍”(PTSD),是职场高压下被压抑的“心理工伤”。前两章里,作者用“碎瓷片”与“天台边缘”的双重意象,将她的心理创伤具象化:邻里纠纷的碎瓷片,让她想起劫持案中飞溅的弹壳;轻生者的白色T恤,恍惚间变成江浩劫持人质时的疯狂眼神。这种“记忆闪回”不是悬疑剧的套路,而是真实存在的心理机制——当现实场景与创伤记忆重叠,大脑会强行“重播”痛苦,让人陷入“冻结反应”(干呕、颤抖、失语)。沈惊蛰的“后退一步”,不是懦弱,而是身体在喊“救命”。

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,没把沈惊蛰写成“悲情女主”,而是用“铁人”人设的反差,制造出黑色幽默的张力。特警队时“摔断胳膊都没掉一滴泪”的硬核女警,如今被夫妻吵架的鸡毛蒜皮逼到耳鸣;曾经“弹无虚发”的神枪手,现在连扩音器都拿不稳——这种“能力退化”的讽刺,像极了职场人被KPI压垮后的“废柴感”。更绝的是同事的“看热闹”眼神与王所的“能者多劳”逻辑,直接映射了现实中的“职场PUA”:你强,所以你的崩溃就是“矫情”;你行,所以你的伤口必须“自己愈合”。

而师傅赵伟国的出现,则像一记“职场清醒剂”。他强行塞给沈惊蛰的心理诊所名片,不仅是剧情转折,更是对“心理创伤羞耻感”的破局——当“看心理医生”被等同于“脆弱”,当“求助”被视为“认输”,沈惊蛰的抗拒,何尝不是当代职场人“硬撑文化”的缩影?但赵伟国的“命令式关心”(“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师傅,就去!”),又暗藏温情:真正的强者,不是永远不倒,而是敢承认自己“需要帮助”。

前两章戛然而止于沈惊蛰推开心理诊所的门,但悬念已经拉满:林知夏博士能否解开她的“心结”?她能否重返天台,用“心理谈判”代替“记忆闪回”?更关键的是——当职场压力从“身体过劳”升级为“心理过载”,我们是否也该像沈惊蛰一样,勇敢推开那扇“知夏心理诊所”的门?毕竟,真正的“铁人”,不是没有裂缝,而是允许光照进来。

(思考题:如果你是沈惊蛰的同事,会如何帮她走出心理困境?是继续“能者多劳”的施压,还是陪她一起面对创伤?欢迎留言讨论!)

直达链接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