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小说
精彩书评

《犯罪现场》:柿子树上结出的悬疑惊雷

当‘柿子会上树’这个笔名撞上《犯罪现场》,我满脑子都是树上挂满手铐、脚印和DNA报告的荒诞画面——这作者怕不是把刑侦科当果园经营?翻开前两章,好家伙,这哪是犯罪现场,分明是‘人类迷惑行为大赏’现场直播!
主角一登场就陷入三重反转:以为是青铜,结果掏出王者级侧写能力;刚要夸他冷静,转头就因晕血摔进证物箱;正笑他菜鸟,人家反手用奶茶杯上的唇印锁定凶手——这届侦探,不按套路出牌啊!作者显然深谙‘悬疑剧要带点疯’的流量密码,把刑侦逻辑和黑色幽默焊死在一块,让人边拍大腿边喊‘还能这样?’
更绝的是,书中案件处处透着‘热搜体质’。第一章的‘直播杀人案’像极了某网红翻车现场,第二章‘密室里的AI杀人’直接对标元宇宙安全议题。当现实中的ChatGPT还在写情书,书里的AI已经学会伪造不在场证明——这哪是推理小说,分明是给科技伦理敲警钟的预言书!
不过最让人抓耳挠腮的,是作者埋的暗线。主角总在深夜对着一张泛黄老照片发呆,照片边缘隐约可见‘2003·梧州’字样。结合第二章突然出现的粤语对白,这案子怕是要扯出二十年前的积案?更细思极恐的是,每个案件现场都留着半枚枫叶形胎记——这标记,和主角锁骨处的胎记简直像复制粘贴!
合上书页,我满脑子都是问号:主角的晕血症是心理创伤还是遗传诅咒?那张老照片里的人到底是谁?AI杀人案背后是否有更庞大的数据犯罪网?此刻只想对作者喊话:‘柿子老师,您这树上的果子可别烂尾啊!’
在这个‘悬疑剧比天气预报还不靠谱’的时代,《犯罪现场》用荒诞外壳包裹硬核推理,像一杯加冰的柠檬茶——初尝是搞笑的甜,细品是刑侦的酸,最后在喉间炸开一声‘原来如此’的爽。如果你也受够了套路化的推理,不妨来这片‘犯罪果园’摘个果子,说不定能尝到意想不到的滋味。

直达链接
分享到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