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内卷”“躺平”成为时代热词,我们总在抱怨记忆被碎片信息填满,可若有人能直接“租赁”别人的记忆,甚至要面对“记忆病毒”这种超现实危机,这世界会疯成什么样?《记忆租赁师之遗忘之境》就给我们开了这么个脑洞——主角林野,一个被“记忆移植”的普通人,在阁楼里对着两摞照片发呆:左边是“自己”28年的人生,从大学毕业到出租屋里的生日蜡烛,温馨得像朋友圈里的“岁月静好”;右边却是民国风的老照片,穿长衫的陈默和扎羊角辫的小女孩,字迹清隽的笔记里写着“记忆锚点”——这哪是记忆,分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人生剧本!
作者懂不董同学这手“记忆嫁接”玩得太溜了!林野一边被“我是谁”的哲学问题折磨得头大,一边还得应付突然出现的神秘少年——这孩子能摸到“记忆幻影”,手腕上还带着陈默亲卫才有的“火种”印记,活脱脱一个“记忆异能者”。更绝的是,少年开口就说林野身上有“家”的味道——这“家”是母亲煮的粥香,还是陈默笔记里的老槐树花香?林野自己都懵了,读者却忍不住拍腿:这设定,绝了!
但故事可不止“身份谜团”这么简单。当林野和苏晚用“记忆疏导手册”帮王秀兰阿姨找回女儿的记忆时,我们突然发现:原来记忆最可怕的不是失去,而是“主动遗忘”背后的痛苦。王阿姨记不住女儿的葬礼,却记得她画桂花糕时的笑脸,记得她第一次学骑车摔破膝盖还笑着说“不疼”——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,才是记忆最珍贵的部分。而林野的“记忆诊所”,干的活儿就是帮人找回这种“面对记忆的勇气”——这可比什么“超能力”都酷多了!
可麻烦才刚刚开始。苏晚一句“我们被盯上了”,直接把故事从“治愈系”拉进“悬疑局”。巷口那个模糊的身影是谁?“默语疗养院”又藏着什么秘密?神秘少年的记忆碎片里,会不会藏着更大的阴谋?林野这个“记忆租赁师”,到底是命运的棋子,还是能打破迷局的关键?
说实话,看完前两章,我脑子里全是问号:少年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?他和陈默有什么关系?“记忆病毒”的源头又在哪?林野能不能在“自己”的记忆和陈默的使命之间找到平衡?更关键的是——当记忆可以被租赁、被修改,甚至被“病毒”攻击,我们还能相信自己的回忆吗?
如果你也好奇这些问题的答案,不妨翻开《记忆租赁师之遗忘之境》,跟着林野一起,在记忆的迷宫里找找线索。说不定,你还能在字里行间,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记忆锚点”呢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