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小说
精彩书评

《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》:世纪末的疯狂与罪恶狂欢

当“内卷”“躺平”成为时代热词,我们总幻想穿越回过去,躲进那个看似充满机遇的黄金年代。可Lector的《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》却像一盆冷水,把我们浇得透心凉——原来每个时代都有它专属的“地狱模式”,而1999年的乌托里约诺斯市,正上演着一场比丧尸围城更惊悚的世纪末狂欢。

开篇那句“乌托里约诺斯。就连这名字听起来都像一杯掺了糖精的廉价朗姆酒”,直接给这座城市贴上了“虚伪乌托邦”的标签。霓虹灯像氰化物般涂抹夜空,脱衣舞俱乐部门童的假笑比塑料花还廉价,骨瘦如柴的孩子蜷在巷口像被遗忘的污迹……这哪是“天堂等候室”?分明是“地狱预科班”!而那台闪着金属光泽的自动贩卖机,更是成了罪恶的“集装箱”——当主角威尔和凯文赶到现场时,发现它里面塞的不是可乐雪碧,而是人体残块、白色粉末和手枪!更绝的是,投币口还亮着灯,仿佛在喊:“本店照常营业,欢迎来购!”这哪是贩卖机?分明是“末日自助售货机”!

Lector的笔锋犀利得像手术刀,把世纪末的集体狂欢剖得鲜血淋漓。人们一边听着政治广告里“新千年的崭新黎明”的承诺,一边在自动贩卖机前排队“求购”死亡;警察和缉毒局为了管辖权扯皮,而围观群众里竟有人真的掏硬币想试试“能出来什么”……这场景,像极了当下某些网红直播间的“猎奇狂欢”——只不过把“打赏”换成了“投币”,把“主播”换成了“尸体”。当“流量为王”变成“血腥为王”,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,成了那台“自动贩卖机”的“潜在买家”?

主角威尔和凯文的搭档组合,堪称“硬汉侦探二人组”。威尔的冷静犀利,凯文的粗粝幽默,像两把手术刀,在罪恶的迷雾中划出清晰的切口。尤其是威尔那句“这东西不只是在展示死亡,它是在兜售”,直接点破了小说的核心——罪恶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需要市场,需要买家,需要整个社会的“共谋”。而那台自动贩卖机,不过是这个“罪恶市场”的缩影罢了。

读到这里,你可能会忍不住想:这台机器的“幕后黑手”到底是谁?是黑帮?是恐怖分子?还是某个更庞大、更隐秘的组织?而威尔和凯文能否在这场“世纪末追凶”中全身而退?更关键的是——当新千年的钟声敲响时,这座城市是会迎来“崭新黎明”,还是坠入更深的黑暗?

《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》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每个时代都可能存在的“罪恶基因”。它让我们思考:在追求“满足”的路上,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,把自己变成了“自动贩卖机”里的“货物”?而真正的“乌托邦”,究竟是否存在?如果你也好奇这些问题的答案,不妨翻开这本书,和威尔、凯文一起,踏上这场世纪末的罪恶之旅——毕竟,有些真相,只有亲自打开“贩卖机”的门,才能看清。

直达链接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